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障碍有哪些
障碍因素有建筑工程施工复杂程度高、综合性强,且施工周期较长、项目规模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内容: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
3、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
4、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可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
(2)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3)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4)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5)有效减少各种风险。
(6)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障碍有哪些
二、当前工程质量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 企业管理层的质量意识不强,重经营轻质量控制式的管理必然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目标不明确,质量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质量管理控制不严格,无法满足项目管理及企业发展需要。
2、分包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目前施工现场专业分包单位众多,其中大部分都有建设单位制定分包,由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在现场管理上与总包单位平行,工程质量难以控制,施工中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及执行力不强,往往在施工中产生工序不能正常交接,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施工进度滞后等局面,这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如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的社会声誉。
3、劳务作业人员管理问题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而在一线从事劳务作业的人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功与否。虽说推行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三、四线城市,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还是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综合技能素质较差,质量意识缺乏且流动性大,导致现场的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4、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 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不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那么将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监督管理,能够将项目约束在常规化的施工范畴内,从而对质量节点内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控制,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达标度,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话语权。
1、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制
政府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参与性比较强。政府要加大与建筑企业的沟通,保障项目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的严谨性。政府要结合地区建筑行业具体情况,构建专业化的监管团队,深入到项目工程核心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借助制度和法律层面的完备性,将工程实践中的不安定因素降到最低,使其整体质量更加可观。政府以其特有的权力和职能参与到具体的工程实践中,能够及时对工程实践中的违规性行为进行处理和控制。政府要以具体的监督管理制度为参考,结合实际工程背景,对其进行针对性监督,对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动态不可控性因素进行有效遏制。
2、合理把控工程进度
在合理度层面缩短工程进度,能够提升工程实践中的性价比,使其质量与进度兼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工程回报。施工单位要在质量和规范许可范围内,对工程进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将额外节省的工程资金作为奖励,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以有限的施工时间,获得无限的质量优势,从而使施工企业朝向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使其在激烈的建筑市场博弈中获取无限的开拓空间。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人员、材料质量、设备机械和工艺流程等从严要求,提升实际工程操作中的质量可控度,既不会因为进度过慢而增加额外投资,也不会因为进度过快,导致整体施工过于粗糙。
3、增加建筑工程安全投资
安全投资的价值是无形且无限的。在意识层面提高安全警惕,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也要保证施工主体的安全。项目负责人要将安全投资用在有价值的地方,从安全利益和资金激励两个层面,使管理人员和一线施工人员时刻处于良性的施工状态。将安全资金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为其创造优质的施工环境,使主观层面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使建筑工程施工更加高效、优质。施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具体工程背景,对安全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应用,将其转化为有形的工程价值,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控安全隐患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