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任如何认定?
解答:工程质量问题责任认定较为复杂,需依据具体情况判断。一般而言,施工方对工程施工质量负责,若因施工原因导致质量问题,施工方应承担修复、赔偿等责任。但如果是发包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存在缺陷、提供的建筑材料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导致质量问题,发包方需承担相应责任。此外,若监理单位未履行好监理职责,对质量问题未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也可能承担一定责任。
案例:庚公司承接某商业大楼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未对部分隐蔽工程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工程竣工后,发现部分墙体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经鉴定,部分原因是施工工艺不达标,部分原因是发包方提供的水泥质量不合格。
法律分析:对于施工工艺不达标的部分,庚公司作为施工方应承担责任,负责修复相关工程。对于发包方提供水泥质量不合格导致的问题,发包方需承担责任。监理单位因未履行好监理职责,对部分隐蔽工程未严格检查验收,也应对其失职行为承担一定责任。
律师建议: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发包方要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和建筑材料,并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理职责,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各方应及时协商,确定责任主体,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