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在交易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损害了购房者或卖家的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介服务合同约定,中介应承担违约责任。购房者或卖家可要求中介返还已支付的中介费用,并赔偿因虚假信息导致的损失,如因误信虚假房屋信息导致购买高价房屋的差价损失、因虚假产权信息导致交易受阻产生的额外费用等。若中介的行为构成欺诈,购房者或卖家还可依据《民法典》关于欺诈的规定,请求撤销与中介签订的服务合同,并要求中介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此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还可对中介机构进行行政处罚,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案例
郑女士通过某房产中介购买房屋,中介介绍房屋周边配套设施齐全,有一所知名小学。郑女士基于此购买了该房屋。入住后发现,所谓的知名小学距离房屋较远,且该小学学位紧张,自己孩子无法顺利入学。郑女士认为中介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误导自己购房,给自己造成了极大困扰和经济损失,遂将中介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中介公司退还全部中介费用,并赔偿因孩子无法入读心仪小学而需另行择校产生的额外费用。
法律分析
在本案例中,中介公司向郑女士提供了关于房屋周边配套设施中学校情况的虚假信息,导致郑女士基于错误信息做出购房决策。若中介公司明知该小学实际情况与所描述不符仍故意告知虚假内容,其行为构成欺诈。根据《民法典》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郑女士与中介公司签订的中介服务合同因欺诈可被撤销,中介公司应退还已收取的中介费用。同时,对于郑女士因孩子无法按预期入学产生的额外择校费用等损失,中介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若经调查核实中介公司的欺诈行为属实,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依据相关法规对中介公司进行行政处罚,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律师建议
购房者或卖家在与中介公司签订服务合同前,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中介服务的内容、标准以及中介提供虚假信息应承担的违约责任,违约金数额可根据交易金额及潜在风险合理约定。
在交易过程中,对于中介提供的关键信息,如房屋产权状况、周边配套设施等,尽量通过其他渠道进行核实,如向相关政府部门咨询、实地考察等。同时,保留好与中介沟通的所有记录,包括聊天记录、邮件、书面文件等,以备后续维权使用。
一旦发现中介提供虚假信息,及时与中介公司沟通,要求其解决问题并赔偿损失。若中介公司拒绝承担责任,果断采取法律行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准备好充分的证据,如购房合同、中介宣传资料、实际情况与中介描述不符的证明材料、因虚假信息遭受损失的凭证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中介公司为其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